Telegram作为一款全球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,其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功能曾被广泛宣传,但也因涉及多起性犯罪案件引发争议。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:

安全性争议

1. 技术特性

Telegram仅在“秘密聊天”模式使用端到端加密,普通聊天数据存储于服务器,存在泄露风险。其匿名性、群组无人数限制(支持20万成员)及“阅后即焚”功能,被批评为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。

2. 犯罪案例

  • 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中,犯罪者利用Telegram胁迫女性拍摄不雅视频,并通过付费群组传播,受害者超26万人。
  • 服务器位于境外导致跨国执法困难,韩国警方曾因无法及时获取用户数据而延误案件侦破。
  • 警方警示

    中国多地警方已公开提醒删除Telegram(俗称“纸飞机”),因其加密功能常被用于销毁犯罪证据。类似软件如“密聊猫”“蝙蝠”等也被列为风险应用。

    用户建议

    若需高安全性通讯,可考虑采用全程端到端加密、服务器不留存数据的替代产品,并警惕匿名社交软件中的非法邀约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t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