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Telegram作为一款加密通讯软件,因其匿名性和群组容量大的特点,曾被不同群体用于多种目的。根据公开报道,以下是一些曾引发关注的群组类型及相关案例:
1. 香港示威活动相关群组
“哨兵”群组:成员超14万,用于实时通报警方部署、行动信息及集会调度,甚至细化到口号提示和撤退接载安排。
物资协调群组:如“大消物”群组,负责暴力活动前的物资收集与分发。
战术讨论群组:包括制作、袭警战术等内容,部分群组规模达二三十万人。
2. 涉及违法犯罪的群组
影像暴力群组:类似韩国“N号房”的香港本地群组,要求成员提交他人性爱影像作为“入群验证”,涉及对女性的物化与性暴力。
诈骗工具群组:如“纸飞机”诈骗案中,不法分子利用Telegram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,通过“蝙蝠”等软件进一步实施犯罪。
3. 政治极端与“起底”群组
“阿囝搵老豆老母”群组:专门针对香港公职人员及家属进行“起底”(人肉搜索),发布个人隐私信息。
美国“川粉”群组:特朗普支持者聚集的频道,部分高调盟友通过该平台传播政治言论。
4. 其他高风险群组
恐怖组织关联群组:Telegram因加密特性曾被国等组织用于策划袭击,多国因此禁用该软件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群组多涉及非法或争议性活动,部分已被监管机构调查或封禁。普通用户需警惕此类高风险群组,避免参与或传播违规内容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t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